新北市石門區因為海邊有一個特殊的石門洞而得名,它在我的人生裡具有一個特殊的意義。
結婚後幾年,生了兩個小孩,接父母來同住,生活穩定後,我和妻子一起去學開車,考上駕照後,買了一部二手車,我們的第一趟自駕遊,就是在某天午後,帶著家人從永和到石門洞一遊。去程由妻子駕駛,回程則換我開。
那趟旅程至今難忘。在有車之後,雖然先自行短程演練了幾次,但第一次開到郊外,而且載著全家人,除了興奮,還是相當緊張。戰戰兢兢地抓著方向盤,真有「全家人的命運就掌握在自己手中」的感覺。
但在小心翼翼中,全家人在車裡有說有笑,無人打擾更不必在乎別人:特別是下車後,隨興閒逛賞景、海邊嬉遊,不必考慮公路局班車的時刻,不必等車、和人擠車。在石門洞前的沙灘上,看著遠方的海闊天空,覺得我們的人生已邁入另一個境界,今後的人生也已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此後經過石門洞不計其數,但都未再下車駐足。四十年後重來,父母及兒子均已離世,女兒也遠在美國,夫妻已垂垂老矣,走在似曾相識的景區內,看著石門洞、植披、海灘、涼亭,正是景物依舊,人事已非,在陰涼處鋪著涼蓆休息的是年輕的夫婦和他們的小孩,於淺礁海水中嬉戲的是新一代的青春男女。在如今燦爛的滄海之前,我們已成了被遺落在後頭的桑田。
以前看石門洞,就只是一個可以供人拍照留影的特殊景觀,但現在卻注意到它是百萬年前大屯山火山爆發後,熔岩碎屑堆積成一座山頭,再經過豪雨與潮水的沖刷、侵蝕,慢慢成為一個海蝕拱門,隆起於海平面之上。
每一個景物就像每一個人,都有它的身世,也許要活過大半輩子,在開始回顧自己走過的人生路時,才會特別去留意周遭的景物也有它們各自的前塵往事吧!
然後,我們懷著不一樣的期待,往富基漁港的方向走。很多年前去富基漁港時,就看到即將在附近新建一座貝殼廟的廣告。舊貝殼廟在三芝的山上,以前也帶家人去過。台灣的傳統廟宇都是以精雕細琢的剪黏、交趾陶,壁畫、燕樑龍柱等建築藝術來吸引人,但三芝的貝殼廟卻是以珊瑚、貝殼去做裝飾,不只獨樹一幟,當時看了還嘆為觀止,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等了很多年,聽說新貝殼廟最近已正式開放,所以就順道來參觀。本以為離富基漁港不遠,結果是繞了很長的山路才抵達,但也是不虛此行,新的「台灣珊瑚貝殼廟」不僅比舊廟大許多,而且顯得更恢弘氣派、也更精雕細琢。
廟內主祀濟公活佛,陪祀有十八羅漢、聖母娘娘、觀世音菩薩等諸神。利用各種珊瑚、貝類雕琢、裝飾而成的神像與神龕,潔淨明亮,在燈光的照射下,都散發出奕奕的神采,給人吉祥如意的歡樂喜感。特別是那些蟠龍柱、龍蝦柱、鑲嵌壁畫,還有「海底龍宮隧道」,覺得就好像進入了一個奇幻異世界,讓人嘖嘖稱奇與讚嘆。
聽說這些貝殼與珊瑚全部由國外進口,它們在其他地方也許形同無用的廢棄物,但經過國人的巧思與琢磨,卻化腐朽為神奇,成了一個融合信仰與藝術的美麗殿堂,真的是事在人為。
一個石門洞和一堆貝殼,代表什麼意義?那就看你怎麼想。所有物、事、人的意義,都有賴你去賦予。
(文:2024 / 12 / 12 照片:2024 / 10 / 13)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