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0247 溪州菜頭與兩個楊三郎

瀏覽次數: 81

 仁愛公園是永和區內最大的公園,以前來都只是將車停在它的地下停車場,然後就匆匆去辦事,並未在公園內走動。

 這次來,將車停在地下停車場後,上到公園,先慢慢往仁愛街的公園入口移動。公園其實很大,綠樹成蔭,遊樂設施也不少,但我們此番前來,除了欣賞風景、散散心外,也是想以這裡做為認識永和的出發點。

 我到台北讀大學那一年,就跟父親到永和來找他的一位山東籍朋友,婚後也住過永和,後來住中和,經常要路過永和,但接近半個世紀,對永和的認識卻一直停留在浮面。

 最近才知道,永和原是平埔族龜崙蘭社、秀朗社的居地,康熙年間泉州人始來此開墾。「龜崙蘭」在平埔族語裡意為「溪州」(新店溪畔的沙洲地),後來,溪州又分頂溪、中溪、下溪三庄,這是永和早年名為溪州、現在溪洲市場和捷運頂溪站的由來。

 清治時期,永和的泉州人和中和的漳州人曾發生過嚴重的漳泉械鬥;光復後,又湧入大批隨國民黨來台的外省人,新地名「永和」有希望大家不管來自哪裡,都能永遠和平相處的美意。

 仁愛公園的入口有一顆大菜頭的雕塑,旁邊的解說碑文說,此地土地肥美,「溪州菜頭」為特產,在五○年代年產量超過三百萬公斤。很難想像從這裡直達新店溪畔,遍地都是又白又嫩又肥美的大菜頭的景象。

 漫步在公園內,不時可見路燈支架上「藝術造市,文化永和」的標語。今天來仁愛公園,除了看大菜頭外,更想親近這裡的兩位藝術家。

 不久,果然在一棵大樹下看到一個手拿畫筆與調色盤的畫家雕像,正是從日治時期起即相當知名的印象派畫家楊三郎。

 楊三郎出身永和的富裕家庭,1927年,在就讀日本京都關西美院三年級時,作品即入選台灣美術展覽會;返台後隔年,〈靜物〉更獲選為台展特選第一名。隨後赴法國留學,作品〈賽納河〉亦入選當時法國的秋季沙龍。1933年與顏水龍、李梅樹、李石樵、陳澄波等成立台陽美術協會。

 1991年,在永和博愛街的網溪別墅(楊三郎父親興建、後來也成為他的畫室)正式成立楊三郎美術館,收藏與展示他的作品,開台灣私人美術館之先河。我們在二十幾年曾去參觀過,如今睹物思人,感覺應該找時間再去看看。

 走著走著,又看到另一座手拿小喇叭的音樂家雕像:那是我近幾年才知道的作曲家,名字竟也叫做楊三郎。

 這位楊三郎其實應該算是中和人(1919年出生於中和),但六歲即遷往台北市。1937年赴日本學習音樂,後來在滿洲國各地擔任駐唱歌手,1945年返台,加入台灣廣播電台(中廣前身),受呂泉生鼓勵,完成處女作《望你早歸》,結果一炮而紅。

 大部分的人對這位楊三郎可能相當陌生,但談起他創作的台語歌曲,除了《望你早歸》外,其他像《孤戀花》、《港都夜雨》、《秋怨》、《思念故鄉》等,上了年紀的人應該都耳熟能詳。

 我也因為上網了解這位作曲家楊三郎的故事,並知道永和仁愛公園內居然有兩位楊三郎的雕像,所以專程前來尋覓和瞻仰。

 在仁愛公園裡走一遭,不只對自己周遭的人、事與歷史多一點認識,以後再看畫家楊三郎的畫作、聽作曲家楊三郎的歌曲時,我想一定也能有更深刻的感受。

 這樣不是很好嗎?

 (文:2024 / 10 / 27  照片:2024 / 10 / 19)

分享:

已發佈

分類:

, , , , ,

標籤:

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