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前有一段時間,經常和妻子到一些風景不錯的景觀餐廳吃中飯,順便就地或轉到別處去喝個下午茶,輕鬆過日子。
後來對台灣各地的歷史文化較感興趣,重心轉移,經常跑到很遠的地方去看想看的東西,有得吃有得喝就好。但兩三年後,故態慢慢復萌,又開始想去看單純的景觀,喝悠閒的下午茶。
就是這樣的心情,讓我們那天又從竹圍、淡水來到了久違的北海岸。北海岸的風景不錯,但除了早年,我們很少單純來看風景,多半是路過;更很少去什麼景觀餐廳,大部分是去吃金山廟口的鴨肉,間或也會去吃富基漁港的海鮮。
今天出發前,先上網找了一家位於石門附近的「靠北邊叢山曉」景觀餐廳,店名相當詼諧(台語),但應該也是很有個性吧?不去怎麼知道葫蘆裡賣什麼膏藥?於是說走就走,輕裝上路。
餐廳就位於還沒進石門市區的海邊,看起來像似由二層樓連棟公寓的邊間裝潢而成,乍看有點失望,不過進到裡面,卻發現別有洞天,整個空間的布置有濃厚的復古風,不是很明亮,但也使得幾面大窗戶外面的藍天與大海被襯托得更加亮眼。
雖是假日,也許還沒十二點,只有一桌兩個客人。我們先到屋外看台飽覽陽光普照下的碧海藍天,從所站的地方看台灣最北端的富貴角與燈塔,別有一番情趣。
回到室內,看著掛在牆上的菜單,我們點了小卷米粉和紅燒獅子頭(套餐)。小卷米粉是店家的招牌,上桌後卻感覺盤面上的五隻小卷比網路上小很多,但就在浮生「世道艱難」之感時,米粉湯在撥弄之下,卻又從底層浮現出小卷來,一隻、兩隻……居然又多出了五隻(最後是六隻,總共十一隻),簡直比網路照片裡的五隻還豐盛,而且也很新鮮甜美,頓時又對老闆的「佛心待客」心生感激。
另外點的紅燒獅子頭也很不錯,完全不遜台北城內的中餐廳。在結帳時,我對安靜地坐在櫃台後的斯文老闆說:「你們應該把所有的小卷都擺到盤面上,看起來比較吸引人。」老闆不好意思地說:「那太麻煩了,方便挑幾隻出來就挑幾隻,不必太……」
也許吧,何必太刻意去經營爭取別人「浮面好感」的把戲。「叢山曉」果然是一家有個性的景觀餐廳。
接下來,想換個地方喝下午茶。妻子找到一家只有假日才開的「老梅咖啡」,「風評不錯,但沒有景觀,可以接受嗎?」「那可能表示咖啡很好,就去試試吧!」
咖啡店就在老梅街上的公寓裡,果然沒有外在的景觀,但裡面卻頗有看頭。從櫃檯的擺設可以看出,此店的咖啡除了自家烘培外,老闆應該也很講究各種咖啡的沖泡工序、甚至盛放的杯盤等。
兩張大桌子已坐滿了似乎到附近從事某種活動的團體,我們坐在僅剩的兩組小桌中,點了兩杯美式和一份提拉米蘇。不久,又來了一位要外帶咖啡的年輕人,他在等待中跟年輕的老闆攀談,感覺是以前來過的客人,假日帶小孩到這邊的學校參加什麼活動。
我們邊喝咖啡邊聽他們的對話。年輕客人忽然跟我打招呼,說他是我臉書上的粉絲,經常看我的文章,很高興能在這裡遇見我云云。這樣的巧遇雖非第一次,但也讓我感到非常驚喜,覺得人生似乎充滿了希望。
客人走後,換我們和年輕的老闆交談。打開話匣子後才知道他熱愛咖啡,以前在淡水往北新莊的石牆仔內咖啡屋(詩人李魁賢故居)工作,因我們對那裡還算熟悉,越談越熱絡後,他才透露他會回老梅,一方面是為了多陪伴他的祖母,一方面也是想要打造一個自己理想中的咖啡館。
他不只自己撿選咖啡豆、烘培、沖泡咖啡,連甜點也都是自己做(所以只有提拉米蘇,妻子說那是她吃過最好吃的提拉米蘇)。從他的言談、表情、眼神,讓我感覺真是一個有理想、有原則、可愛又可親的年輕人。最後,他還親自送我們到馬路上,可惜他沒有名片,不過我們已決定,以後到北海岸,一定會再來喝他用理想沖泡的咖啡和親手做的提拉米蘇。
今天真是難得,在有景觀的餐廳,我們品嘗到不做作的料理;在沒有景觀的咖啡館,我們看到了不媚俗的景觀;一趟輕鬆的北海岸之行,也可以變得很有感。
(文:2024 / 10 / 24 照片:2024 / 10 / 13)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