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一天早上十點多,忽然起心動念,想到不遠的什麼地方走走,順便吃個中飯、喝個下午茶。想不到妻子也有這個念頭,於是決定去很久沒去的菁桐。
但看看外面的天色。唉呀!原本的藍天白雲居然多了很多烏雲。但,說走就走,雨中行腳,別有一番滋味。
過了國三的安坑交流道,果然就飄起細雨。「沒關係啦!兩年前我們去台江遊客中心時還下暴雨哪!那經驗終生難忘。」妻子說。我則說:「當年到浙江旅遊,遇到颱風,司機還下車去鋸擋路的倒樹哪!那更難忘。」的確,惡劣天候下的旅遊反而讓人印象深刻,回味無窮。
說實在,我們現在越來越隨興,何必太在意天氣。結果天不可貌相,下了石碇交流道,轉往平溪方向,居然又成了藍天白雲。到了菁桐,過橋,再前往白石村的路邊停車。往回走。
從橋上往左邊望,可以看到溪谷邊有一片日式宿舍群。很多年前,我們曾和兩個孩子一起去過,記得那邊以前是台陽礦業公司各級員工的宿舍,還有一個太子賓館,但後來已改為民宿及餐廳等。
這次來主要是想去橋對面的菁桐老街。更早以前也來過,不過除了在鐵路邊的炭場咖啡館喝咖啡還留有一點印象外,其他已成一片空白。
走進老街,果然覺得很新奇。但因不是假日、天氣又不好(這裡又開始烏雲密布了),沒幾個遊客。我們先到菁桐火車站逛逛,它是平溪線的終點站,在1975年石底煤礦收坑後,車站和旁邊的老街沉寂一段時間,但在平溪線觀光化後,車站及老街才又開始活絡起來。
我們從車站來到由鐵路員工宿舍整建而成的菁桐礦業生活館,忽然下起了傾盆大雨。但也正因為大雨留客,而使我們能夠放慢腳步,詳細閱讀館內相關的解說。
原本以為菁桐只是個小礦場的我,看了才知道台陽礦業公司位於菁桐坑的石底煤礦,是台灣開採最久、產量最豐及規模最大的礦區。在極盛時期,由此生產的「石底炭」被列為品質最優、產量全台第一,最能代表台灣產煤,所以也被稱為「台灣煤」,對台灣經濟發展與邁向工業化扮演極關鍵的角色。
如果是大晴天來這裡走馬看花,我可能就不會留意這個改變我看法的重要資訊。
雨勢稍歇,我們到前面的一家餐廳吃讓我好奇的「礦工飯」。端上來後,發現內容非常豐富:有一大塊滷排骨、魯蛋、油豆腐、青江菜、海帶、筍乾等(每客120元)。直覺以前的礦工吃的若是這麼彭湃的飯菜,那真是太幸福了。特別是一邊吃一邊欣賞窗外的美景,感覺非常愜意。
飯後,我到橋對面取車,再和妻子繞道到車站和鐵路對面的山間,想去喝下午茶。
車站對面有兩家咖啡屋。前面一家炭場咖啡,位於過去的洗選煤場上頭,較有歷史韻味,但因以前來過,所以改到後面、較靠近鐵路的觀景台咖啡。
二樓的場地頗大,但只有我們兩個人客(在要離去前,才又來了一對韓國男女)。我們悠閒地喝著咖啡,靜靜觀賞遠方的群山和緩慢飄移的山嵐,在不知不覺間,一列火車已開始沿著鐵軌朝平溪的方向前行。讓居高臨下的我們,有了彷彿置身仙境,俯瞰下方人間的出塵感。
這就是我們在烏雲開始聚集的時刻,又一次歡喜出門的特殊經驗。
(文:2024 / 10 / 12 照片:2024 / 9 / 27)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