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幾個月前,拿到同學李素慧醫師的贈書:《在監獄裡出生的名醫》(蔡榮根編著),那是在寫她的故事。
學生時代,慢慢知道素慧出身蘆洲李家,是望族之後。到眼科門診見習時,也遇到她母親——眼科門診的李曾碧麗護理長,對病人和我們都非常地和藹可親。那時才知道素慧的父親在白色恐怖時期被槍斃,因而對她們母女有了更多的尊敬與同情。但所知也僅只於此。

畢業後,陸續去了蘆洲李宅三次,才對他們這個家族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。李家在乾隆年間從福建同安移民到蘆洲,耕讀經商有成。現存的蘆洲李宅建於1903年,共七廳五十六房,是台灣第一批被列為古蹟的民宅。全宅大部分仍保留原貌,非常珍貴。


來到李宅,除了欣賞它的建築之美外,更值得了解的也許是發生在這裡的故事。如今,這幢古蹟的全名是「李氏古宅——李友邦將軍紀念館」,裡面有幾個展間是在介紹李友邦的事蹟。

李友邦為李家的第四房子嗣,出生於1906年,就讀台北師範學校時, 加入「台灣文化協會」與「台灣民眾黨」,因參與突擊日本派出所事件,被退學追捕而逃往中國大陸,進入黃埔軍校,成為第一個台籍黃埔生(第二期)。抗戰期間在浙江金華認識投筆從戎的杭州女志士嚴秀峰,成為革命愛侶。


隨後結集閩浙的台籍青年成立「台灣義勇隊」與「少年團」,為抗日獻身。抗戰勝利後,出任蔣經國的「三民主義青年團」台灣區主任,國民黨台灣省黨部副主委、主委等職。但在二二八事件中,被陳儀誣陷唆使罪名而被捕。當時身懷六甲的嚴秀峰為營救丈夫,不顧安危隻身前往南京,面見蔣經國詳述實情,在她的奔走下,李友邦才獲得釋放。

但在白色恐怖時期,嚴秀峰卻因被破獲的中共在台組織人士誣陷牽連,以「知匪不報」的罪名被捕,判刑十五年。翌年,李友邦也以「參加匪幫,掩護匪諜,意圖非法顛覆政府」的罪嫌被捕,未經法定程序,在新店荒郊被槍斃。
我同學李素慧醫師的父親李蒼降是李友邦的侄子,早慧的他在就讀台北二中(今成功中學)時,即對日本高壓的「皇民化運動」極度不滿,而步上堂叔李友邦的後塵,成為抗日鬥士。畢業後的1944年,因閱讀反日禁書、參加反日組織被捕,一直到台灣光復後才獲釋。
隔年,他經由李友邦的引介到杭州高中就讀,對國共鬥爭有了進一步的認識。返台後的1947年,加入共產黨外圍組織「新民主同志會」(其中一位成員是李登輝)。1949年又加入基隆中學校長鍾浩東(作家鍾理和的異母兄弟)成立的地下組織——中國共產黨基隆市工作委員會擔任工委,後因地下刊物《光明報》曝光而被捕,遭判決死刑確定,1950年10月14日與鍾浩東等人被押赴馬場町刑場槍決,年方二十六歲。
原本是護士的曾碧麗,台灣光復後,改到基隆警察局工作,在李蒼降的追求下,兩人結為連理。但婚後一年半,爆發基隆中學事件,李蒼降下獄,懷孕八、九個月的曾碧麗也被捕,遭到倒吊毒打審訊(但仍不露一言),導致胎兒早產。所以我同學不只在獄中出生,還和母親被關在牢房到刑期期滿(曾碧麗被判一年徒刑,生產後曾有短暫時間在獄外調養)。
看完素慧的贈書後,我心有所感,又去了一趟蘆洲李宅。發現似乎多了一間專門介紹嚴秀峰的展間(或是以前就有,我沒注意)。以她個人為主體,從她童年時期到與李友邦認識、結婚,來到台灣,二二八時隻身前往南京營救丈夫,白色恐怖時期被捕,刑期結束出獄後,為洗刷李友邦的清名而奮鬥,特別是說服李氏族人,申請將高達六十億地價的李氏古宅列為古蹟保存,留個地方讓後代子孫了解先民在蘆洲的篳路藍縷,還有李家的奮鬥故事。
很遺憾我沒有看到有關李蒼降、曾碧麗夫妻還有曾碧麗、李素慧母女的介紹,他們應該也是值得關心、認識的李家故事。

離開蘆洲李宅前,看到綠草如茵的前埕和蓮花池,還有旁邊的「田野美」碑石,想起李蒼降在行刑前寫給曾碧麗的〈與妻訣別書〉中的兩段:
「我希望你能自闢前途,另擇良配,不要拘束我,不要拘束就封建禮教的束縛。這也是真我所希望、所期待著的。」
「關於小兒黎紅(註:即素慧)的事。她生在獄中,長在獄中,在苦難中掙扎生長起來,因此對她甚覺憐憫,一面也對她很期待能比別兒長得賢明有用。我不希望她做一個嬌柔軟弱的女郎,而希望她做一個剛毅能幹的新時代的模範女性。」
出獄後的曾碧麗含辛茹苦撫養素慧,日後不僅成為腎臟科名醫,還擔任過台灣女醫師協會理事長、世界女醫師協會西太平洋區大會主席、白色恐怖受難者互助會台北分會會長等,被收錄於世界名人錄中。也不負李蒼降當年對她的期望了。

歷史的真相與教訓絕不能被掩蓋、被扭曲、被遺忘;唯其如此,歷史的錯誤與蠻橫才可以被理解、被包容、被寬恕。
一個家族的興衰悲歡,也非只是男人的故事,裡面更有女人的故事,特別是媳婦的故事。只有她們同樣獲得彰顯,才是完整的家族與歷史故事。
(最後一張照片為李素慧醫師和她母親,翻拍自贈書)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