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0129 在舊雙溪河步道的偶遇與雜感

瀏覽次數: 146

 想到舊雙溪河步道,結果導航居然來到了走洲美快速路時必然會看到的北投焚化爐腳下。原來從焚化爐旁邊洲美運動公園那座特殊雕塑旁的小徑彎進去,就是我們今天專程來探訪的舊雙溪河步道。

 發源於擎天崗附近的雙溪,經內、外雙溪,在洲美附近注入基隆河,因為河道彎曲常有水患,後來被截彎取直,原始的河道就成了舊雙溪河(亦名五分港溪);稍經整治,設有步道(有一大段是木棧道),可以行人與腳踏車,沿路有倚水而生濃密樹林,鳥類及魚類等,有點類似台南四草的綠色隧道。

 我們走在步道上,看著前方似乎無盡延伸著的樹林與溪流,安靜而幽美,還有點蠻荒的氛圍,很難想像這裡就在台北市內。但它就是台北,只是我們平日尊處優兼孤陋寡聞,少見多怪而已。

 美中不足的是左方的溪水似乎停滯不動,而且還受到汙染,水質已嚴重優養化,只宜遠觀,不能細瞧。

 走著走著,原本只是雜樹林的步道右側,忽然出現一片竹林,竹林外還有剛插秧的稻田。附近開始出現人家,然後,居然還有一間規模不小的廟,名為汾陽忠武王聖宮,拜的是唐朝名將郭子儀。

 左看右瞧時,廟內一位婦人跟我們打招呼,好奇詢問始知:早年有郭姓五兄弟來此開墾,所以這條舊雙溪河才會叫做「五分」港溪,清朝和日治時期還有船隻進出,有一個「蜆仔港」。

 這附近的居民很多是當年郭姓五兄弟的後代,婦人的先生還糾集眾人之力蓋了這間祭拜郭子儀的廟。她先生過世後,廟就由她照顧。然後又聽她談起依然有一些荷蘭人的幽魂在附近飄盪……

 我們因為交談而變得熱絡起來,廟前一位賣桑葚的婦人也加入,妻子於是買下她一大籃的桑葚,居然只要一百元。真是一個純樸而善良的地方!沒錯,這裡就是台北市,只是一向被我們所漠視、不認識的台北而已。

 又回頭來到北投焚化爐的腳下,既然來了,就順便到標高116公尺處360度的觀景台瞧瞧。在這裡,我們又看到了不一樣的台北,淡水河和基隆河就在腳下無聲地匯流,社子島看起來果然是一個島,剛剛走過的舊雙溪河步道成了 一條線,遠方的觀音山、大屯山守護著境內密密麻麻的建物與人家。

 一覽眾山小,人的心胸也因而變開闊。正是「蝸牛角上爭何事,石火光中寄此身;隨富隨貧且隨喜,不開口笑是痴人。」

 這應該不只是四處閒逛後的風涼話吧?

 (文:2024 / 4 / 7  照片:2024 / 4 / 1)

分享:

已發佈

分類:

, , , , ,

標籤:

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