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我們到板橋火車站,接從中壢來的好友楊台山老師夫婦,到北投一遊。
雖然這幾年,我們夫妻經常到各地走讀,但除了與兒女同行外,都是獨來獨往。最近覺得「獨樂樂不如眾樂樂」,楊老師夫婦是我們最先想邀請的遊伴。以前在台東、在平鎮,都是楊老師約我們同遊。
這次想約他們去北投,因為比較近,我們推薦的景點(其實是我們去過、覺得還不錯的地方),他們也沒到過,就成了理想的去處。
我們的第一站是洲美的屈原宮。近幾年,我對台灣的宮廟產生興趣,也有一些粗淺的認識,譬如屈原宮為什麼會出現在淡水河邊、屈原又為什麼會被奉為水仙尊王之一?我除了在臉書和個人網站做介紹外,也希望能就地當面和好友分享。
這不是在炫耀,而是我從大學時代起就相信,分享愛情也許是一種痛苦,但分享經驗和知識則是一種喜悅。這是我寫作的一大動因,也是我約他們同遊的初心。
然後,我們又來到不久前才來過的磺溪溫泉步道,去看步道旁的梁啟超、郁永河、鄭愁予所寫跟北投有關的詩,也跟他們分享我對梁啟超和林獻堂關係的一點看法。
從磺溪溫泉步道再往上,就到了硫磺谷旁的「清郁永河採硫處」的紀念碑。但主要跟他們說我在臉書登出到此一遊的文章後,歷史學家尹章義來指正那個紀念碑的不實之處,而讓我受益良多。
隨後,我們先下山到天母的興蓬萊台菜餐廳用餐,再從石牌轉往新北投。新北投的歷史文化景點很多,因為時間關係,我們只到異地重組的新北投車站、北投溫泉博物館和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參觀。
早上去的三個地方,都只有我們一行四人,感覺自在而愜意。想不到下午去的三個地方居然都人滿為患,也不是假日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遊客,實在令我感到訝異。雖然看起來很熱鬧,但我們並不想湊熱鬧,走進新北投火車站匆匆繞了一圈,就轉而到北投公園。
北投公園裡也有文學步道,所羅列作者的詩文,跟我們剛剛在磺溪溫泉步道看到的差不多。記得幾年前來時還沒有(或是當時沒發現),雖然看起來比較高雅,但就像Déjà vu(既視感),因為以前看過了,少了新鮮感,也不想再拍照。
在公園外圍的溫泉博物館,是以前北投的公共溫泉浴場,一樓頗具羅馬風格的大浴池也是當年東亞最大型的溫泉浴場。改為溫泉博物館後,除了保留一樓的大浴池、二樓的榻榻米大廳(沐浴後的休憩區)外,又多了浴場文化、北投印象、片語時光(北投曾是台語片的好萊塢)、北投石等展區與圖文介紹。
因為遊客實在太多,我們也只能走馬看花,而對泡湯文化殊少了解的我,也沒有什麼可以跟他們分享的。記得只提到「北投」這個地名是當地凱達格蘭族「女巫」的台語音譯,去年我們到台南佳里的北頭洋文化園區,發現「北頭洋」也是當地西拉雅族「女巫」的台語音譯。兩者有何關聯,讓我覺得很有趣。
然後,我們轉而到臺北市立圖書館的北投分館,它是台灣第一座綠建築圖書館,也曾被評選為「全球最美25座公立圖書館」之一,對讀書人來說,即使無法成為這裡的常客,進去感受一下那種鳥語書香的氛圍,也是難得的經驗。我們輕聲走過在館內專心閱讀的男女,來到二樓的戶外迴廊,靜觀公園內盛開的蓮花池,感覺彷彿讀了好久的書,出來伸伸懶腰、看看花,只是我們讀的是自然與歷史這本大書。
最後,我們到附近的一家咖啡店歇腿,喝咖啡聊天,交換彼此的生活日常與旅遊經驗,也期待日後能再度同遊,在分享各自的人生旅歷後,共度生命的一些時光。這樣的朋友,如今已經不多。
(文:2024 / 3 / 31 照片:2024 / 3 / 22)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