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聽到北投的「貴子坑」,覺得這地名蠻吸引人的,先上網了解,才知道它原名「鬼子坑」,是個地形受到嚴重破壞,殘破、醜陋如鬼的地方。
原來這裡屬於臺北地區最古老的地層——五指山層,蘊藏的白瓷土(俗稱北投土)是製造陶瓷的極佳原料,所以在日治時期成為重要的陶瓷業集中地,生產的「北投燒」、「大屯燒」聲名遠播。但長期大量開採,地表受到嚴重破壞,「鬼子坑」之名不脛而走,1977年的薇拉颱風更造成嚴重土石流,災後禁止採土。
在經過整頓後,1994年更名設立「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」,成了具有多項休閒設施的美麗公園,還有設備完善的露營區、水土保持教室等。
以前來過一次,印象不錯。在防疫期間,久未出門,在家裡有點悶,心想「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」地處偏僻,遊客稀少,到那裡散散心應該不錯。
從洲美快速路下北投,來到貴子坑停車場,發現只停了一台車。欣然入內,果然沒看到半個人影。我們輕鬆地在園區裡漫步,原本裸露的山壁已日漸長出綠樹,假以時日,應該可以還給大家一片青山。
在通往露營區的外環道路上,可以看到北投製陶歷史簡介和大冠鷲與鳳頭蒼鷹等鳥類的浮雕,讓人對此地的歷史人文與自然生態多點認識。露營區的設備很完善,如果我能二十年前知道,也許就會帶家人來此露營,但現在只能靠想像。
回到貴子坑園區,發現一隻白鷺鷥在水池邊安靜地覓食,設在園區入口不遠處的一排餐桌椅空空如也,對沒有自備午餐來此享用感覺有點可惜。
但在園區內走了一個多鐘頭,原本煩悶的心情總算獲得紓解。懷著希望疫情能早日結束的心情,我們默默離開貴子坑,也期待以後能再度來訪,並在台北近郊發現更多這樣的地方,沒事時就到處走走,不僅是散心,也是想對這座城市多點認識。
(照片攝於2021/5/21)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