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日午後,我們來到北投洲美里的基隆河畔,規劃得很整齊的道路邊的一間大廟——屈原宮。廟中主祀的正是戰國時代投江自盡的楚國三閭大夫屈原。
屈原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?一說是幾代前有居民在基隆河邊撿到一尊黑臉神像,大家認為這是中原人士船上供奉的屈原(水仙尊王),遇船難而漂流至此,於是撿回家輪流供奉。一說是在清治時期的移民,從福建漳州帶過來的。
原本是擲筊選出爐主輪流奉祀,終於在1977年大家決議捐地出錢蓋廟,而在1980年正式落成(後來又擴建)。為了紀念屈原兼慶祝,傳統詩學會還在1981年端午節時,在屈原宮舉行全國詩人大會。
我們來時,穿過頗為壯觀的牌樓,步上通往正殿的台階,發現兩側矮牆上都有一幅幅出現在《離騷》裡的植物圖文雕刻,譬如「川芎,古名:江離。扈江離與闢芷兮,紉秋蘭以為佩。節錄自《離騷》」,充分顯示出此廟的特色。
廟內神龕裡供俸的屈原神像(最後面,被觀音菩薩(?)遮住大半)是信徒遠赴湖南屈子祠請回的(原神像在1990年被竊),兩旁柱子刻有「離騷一卷楚水無情湛烈士」、「社稷千秋蓬壺有幸祀詩人」的對聯。供桌下則有「水仙尊王」的尊號。
在民間信仰裡,「水仙尊王」是船東、船伕、船客汲水邊人家所奉祀、祈求不要發生船難與水災的神祇,通常以擅於治水的夏禹為主神,陪祀的也都跟水有關,如魯班(擅於造船)、伍子胥(被殺後投入江中)、屈原(投江自盡)、項羽(在烏江邊自刎)、王勃(渡海溺死)、李白(撈月落水)等,統一以農曆十月十日為誕辰。
各地所奉祀的水仙尊王不一,我們以前去過的笨港水仙宮,所奉祀的就是大禹、項羽、伍子胥、屈原、魯班五位;像洲美的屈原宮,只奉祀屈原的其實較少見,不過由此也可推知,當地居民奉祀屈原,並非他是詩人,而是他乃能庇護河邊人家與水上行舟安全的水仙尊王。
當地信眾結合民間信仰與民間傳說,在每年端午節及農曆十月十日,都會舉辦祭祀屈原的活動,除了大家常見的龍舟競賽外,還有用龍舟載屈原神像繞行基隆河與淡水河河堤,祈求合境平安的祭江大典。而台北國際龍舟錦標賽的龍舟,也都會先在此廟舉行點睛儀式,從洲美碼頭下水,再划到大佳河濱公園舉辦賽事。
我們在廟埕邊,就看到一間龍舟屋裡停著兩艘色澤鮮麗的龍舟,應該就是廟方每年舉行祭江大典所用的。雖然無法屆時到現場來參加盛會,但在自己方便的時候來看看,自作一番想像,也是美事一樁。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