瀏覽次數: 17
西門町的成都路上,有一間台北天后宮。
來逛西門町的人也許很少進去參觀(與西門町的氣氛差太多了),但其中卻隱藏了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。
如今一進台北天后宮,轉身可見右邊有一日式僧人弘法大師的立像(法號空海,弘法為其諡號),左邊另有一組佛菩薩的石雕像。而在供奉媽祖神龕正殿的左側,還有一個弘法大師的神龕。
天后宮裡為什麼會出現日本弘法大師的立像和神龕?
原來這個地方在日治時期其實就是一間日本佛寺——弘法寺,始建於1899年,為真言宗高野派的臺灣總本山。
空海(弘法大師,774-835年)為唐代的日本留學僧,回日本後創立真言宗,是相當受尊崇的一位佛教大師。二戰後,日本人擲筊請示弘法大師,問祂要不要回日本?祂說不要,因此就留了下來。
而台北天后宮的前身新興宮,始肇於1746年,原址在現今貴陽街與西園路的交叉口,後因道路拓寬,經信徒爭取,弘法寺遂被改為新興宮,供媽祖使用(後又更名為台北天后宮)。
弘法寺中跟弘法大師相關的一切都被挪到倉庫裡收藏。在1950年代,有宮內執事兩度夢見弘法大師跟他說「不想再被關起來」,才又從倉庫裡請出弘法大師及相關物件,建側殿,重新供奉。
這也是我們今天在台北天后宮所看到的特殊模樣。
在上面提到的入門轉身左邊的一組佛菩薩像裡,有兩尊分別刻著「一番 靈山寺」「二番 極樂寺」字樣,這其實也是在日本相當有名的「四國遍路」——為了淨化心靈而到四國地區巡拜「八十八箇所」的朝聖路徑,在台灣翻版的遺留物。
那又是另一個有意思的故事。
發佈留言